close

接到陳老師的來電後,我開始規劃如何在這次的研習會中介紹口琴,對象是高中職的教師們,以前我經常辦國小或國中的教師研習,所以這算第一次。或許是因為經驗豐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理想化",準備了一大堆的課程資料(差不多是半年到一年的進度),然後在短短幾小時內囫圇吞棗般硬塞,結果能夠吸收消化的部份很有限,自然就與預期目標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現在,我只先教會音階位置與簡單旋律的吹奏即可,然後用power point簡報一些口琴影片就足夠了。

20110628-02.jpg  

我記得相當清楚,當天從苗栗出發時,在國道上第一次見識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暴雨,能見度只有兩三公尺而已,所有的車輛以極低速在前進,但我卻只剩不到四十分鐘要趕往中壢高中主講口琴研習呀!!那份心急卻又無奈的心情,在時速不到四十的車陣中不斷的累積,要不是陳老師來電告知要我慢慢開,一切以安全為主,搞不好我真的會從路肩切出去.....

http://www3.inservice.edu.tw/script/CourseView.aspx?CourseId=849757

20110628-01.jpg  

滂沱大雨中終於到了目的地,陳老師及幾位幹部們都已在門口等待著,一陣混亂後,包括發放口琴、教材等等,下午的口琴研習課總算開講了。這次我想要跟諸位老師們分享的,並不是口琴如何簡單易學,也不是廉價通俗等等,而是以正視的角度來討論口琴的功能與發展性。以下是幾個可供思考的重點:

 

1).口琴真的很簡單易學嗎?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口琴比鋼琴還難,就我個人的認知裡,只要看得到的都會比較容易上手,但口琴的音階位置是用"聽"出來的,想要一次就到位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過去我們都會強調口琴很容易學習,有大部份原因是為了要降低入門者的心理障礙的門檻,可在實務上,只要當過老師的人都不難發現,要在短時間內奏出沒有雜音的旋律,並非易事。這讓我想起不少社大的口琴班在招生時都會打起"快樂學口琴"的名號(包括我),結果等到新生開始學的時候才發現「怎麼那麼難啊?!這一點都不快樂呀!」(似乎有誤上賊船之感),當然,宣傳歸宣傳,教學歸教學,能否有對價關係已經不在是重點了,畢竟不把人先招進來,講再多的好處優點都將徒勞而已。

再來,口琴的音階有吹有吸,這也是一個不低的學習門檻。有時想到呼與吸這兩件事,自打從出娘胎後,能活到今天全靠這,本應非常自然且全自動反射的行為模式,但實務上,口琴的吸卻比吹還要難多了,恐怕與平時人類的慣性有關 ─ 我們大都是吹的行為較多。曾經帶過幼幼班的學生吹口琴,不少小朋友竟然只會吹不會吸,要不是我靈機一動買瓶飲料給他們吸,也許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他們才會懂得。不管大小朋友,即便懂得吹與吸,要一時之間能夠轉換自如,例如Do是吹、Re是吸、Mi是吹、Fa是吸等等,這也需要一段摸索的時間才行。

接下來就是音階的位置了,有時我還真痛恨口琴的音階位置設計非常不人性化,請見下圖,這是我們常見的複音口琴音階排列圖:

tremolo-scale-1  

各位可以看到中音部走到La與Si之後就不規則了,然後在看低音部與高音部更是變態式的亂跳一通,估且不論這樣的設計是有其典故與理由的,但就教學面而言,成為一種障礙也是不爭的事實。僅管如此,人類的學習包容力也不容小噓,只要老師堅持這是對的,學生們就是有辦法跨越過去,所以到今天,這種排列法仍是主流,如果他是有缺陷或是弊病的話,早就被轟下臺而淘汰消失,怎麼可能維持百年而不墬的呢。不過也是有標準排列式的口琴,被一些幼稚園或是學齡前幼童所採用,如下圖:

tremoloe-scale-2  

最後,我們再度審視"口琴是簡單易學的樂器"這句話的時候,有時我們得想想是否得要不斷地去強調才能夠吸引到人們來學習嗎?!換個角度想,今時今日我可能已經不會用這句來號召了,至少我會說:「口琴不會太難學啊!」這樣的說法,我相信不會造成入門者裹足不前,也應該不會擴大入門學習以後的疑慮。說句坦白話,對於初學者,又要靠聽覺來熟悉音階位置,還得轉換呼吸的自如,一次要兼顧這麼多面向的東西,我們怎能用一句"簡單易學"來善誘呢?!

20110628-10.jpg  

 

2).口琴有那些優點呢?

我曾聽過其他器樂的老師在推廣時,會用比較偏激的比較法來刻意貶低其他樂器以利提高自己!最離譜的一次,某位老師竟然敢背書說吹口琴容易得肺病,就是因為口琴有吸音的關係,可能會將"髒"東西吸進來影響健康,這樣的"指控"非常具有殺傷力,特別是溺愛孩子的父母們絕對會列為禁學,或許衝動的口琴老師會跟指控者大吵一架,最後兩敗俱傷,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曾經作了些研究,為何會有這種"說法"的產生,導致口琴推廣者必需努力的去消毒?!在民國六O到七O年代算是口琴的全盛時期,但那時的台灣在衛教方面較弱,所以各種衛生習慣都滿差的,就拿口琴來說,一把口琴全家人吹、或借給他人共吹,要不就向他人借口琴來吹,然後口琴的消毒保養習慣根本沒有,裡面的積垢長達數年都不見得會清洗,在這種條件下,一旦有人生病,口琴很難不成為一種傳播的媒介,就算口琴是只吹不吸的樂器,也不會改變會傳染的事實。直到八O年代以後,口琴老師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在教授時要求使用比率70~75%的酒精來消毒,特別是到SARS期間更達到巔鋒,自此後我相信口琴在衛生保養上獲得極大的改善,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頑固者仍存有刻板或成見,想要徹底去除陋念恐怕非數十年不可,在還沒談到優點前,光這個缺點就頗令人無奈。事實上,只要是接觸唇口的樂器,特別是吹奏樂器,包括笛類、管樂類等等,都一樣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只不過別人很早就倡導了衛生習慣,可惜口琴偏偏就晚了。....至於吹口琴,嘴巴會變大?!口琴的聲音比起笛子來說不夠圓,很尖銳不舒服?!口琴最便宜一把要價數百,但直笛只要九十塊?!口琴沒有升降半音,不能算是正統的樂器?!...等等諸如此類的"貶語"我已經聽了太多,我也是有個性的,要說不在意根本是自欺,但我將所有的怨氣化為動力,唯有凸顯自我的優點與改善缺點才是王道,畢竟喜歡一項樂器大多是出於一種"感覺",而非來自可以量化性的比較上,而這也是我在今天這場講座中希望讓老師們了解與體察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20110628-07.jpg  

口琴的優點有那些呢?我想首推方便吧!這真的是肺腑之言啊!試想想,能隨身帶著跑的樂器有幾多?直笛、陶笛、口琴都是,過去曾有太空人登陸月球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挑中口琴帶到外太空來自娛娛人的,「方便」絕對是口琴受到喜愛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再來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先前曾提到有人指口琴沒有半音,那是因為發言者對口琴不夠了解才會說的話,複音口琴只要再加一把升調、十孔口琴只要運用Bending、半音階口琴更簡單到只要按壓滑鍵,最少三個八度的音域(包括所有的升降半音)就夠任何人玩到痛快,那就不用說有四個八度的口琴了,所以口琴口琴,我常常是這樣的形容「口袋裡的鋼琴」,雖然有點沾piano的光,但能把一部鋼琴放在口袋裡,您還會認為這個樂器很"俗"又"爛"嗎?!口琴,玩的人多、接觸也多,但真正了解的就不多了,很無奈的一個事實,所以後輩們前仆後繼的努力就是希望能改變人們對口琴的刻板印象。

另外還有一個優點,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別人若不贊同也沒關係。口琴的吹奏,若要豐富多元,就得仰賴靈活多變的舌頭,透過訓練,他可以讓口琴的吹奏技術達到無法想像的地步,例如低音伴奏或分解和音伴奏,一張口卻能發出兩張口才能奏出的效果,這在吹奏樂器裡是獨一無二的。當然,也有人覺得舌頭變靈活後還有很多的附加效果,包括有助於語言的學習,至於其他注重養生的口琴家亦提出口琴的吹吸符合人體的自然律動,不但能夠強化呼吸組織,更可以潛移默化培蘊所謂的丹田之氣,更甚者還可調云五行之氣等等說法,這些都是比較隱性的優點,信不信就由您了。(不過我有個學生自小就有氣喘與心律不整的毛病,透過口琴的訓練的確有得到改善,她目前還任教於各社大口琴班呢)

 

以上的內容,都是用"說"的啦,但光說不練對口琴的了解就很有限啦,因此講座的後半段時間就安排從最基礎的學起,包括基本持法與含法,再來就是音階位置,接下來就是簡單旋律的曲子了,不過在三個小時內要吹小星星或小蜜蜂等世界名曲還是大有人在(這不包括早就會口琴的高手),最後附上一首自創的曲子「我的好朋友」(想要取得樂譜及伴奏檔的請點這裡 http://harmonicalee.pixnet.net/blog/post/69272405 ),但能夠吹起來的人的確極少,畢竟原本需要兩個月的進度怎麼可能在三個小時內一蹴可及呢?!這場講座在我特地準備的影片賞析中落幕,「多看、多聽、多吹」是我送給大家的六字真言,在此感謝陳老師及諸位幹部老師們的辛苦,能讓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老師們接觸到口琴,我想我已經感到相當滿足了。

20110628-17.jpg  

想要看更多的照片請點這裡  http://harmonicalee.pixnet.net/album/set/221408

 

arrow
arrow

    小面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