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角七號裡的茂伯大聲的對那些年輕人嗆聲:「乾!我是國寶ㄋㄟ!」(閩南口音)...這句對白應該讓很多人立刻噴飯!熱門樂團裡的確無法有兩把BASS(至少我還沒看過),所以只能安插茂伯搖鈴鼓,但傻傻地、規律呆板的搖來搖去,實在令茂伯情何以堪,當場就甩"鼓"抗議,當然,這一幕又再度令觀眾們捧腹。沒想到,在安可聲中,茂伯無里頭不但拿出月琴(一種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樂門樂團裡的樂器),還把搖鈴還給主角並要他"搖",相信這段"詼諧"肯定又會引起眾人發笑!以前我看這些橋段時,也曾經是那些其中之一的"笑員",但不知怎樣,今天再度回顧時卻令我有種落漠與孤寂之感,難道自己也開始變成"國寶級"人物了嗎?!(「國」字肯定不敢當,但在這圈子混太久當個"寶級"應該也不為過才是)

記得在某年的台灣口琴營裡,為了感念師恩而邀請恩師前來擔任初級班的講師,那次他欣然答應,不過下次再度邀請時他婉拒了,並推說有那麼多優秀的老師可以來教,那時的我無法揣測他的想法,所以心裡只有一個字:「悶」!(我是大弟子之一耶...而且還是第一個走入口琴專職的徒弟,為何他不願幫忙呢?)...經過了數十年,我終於明白,原來那種感覺並不好受,被婉拒邀課的那年,對我來說真的純為"感恩"而發心,但對他說可能就會變成"施捨"而難堪,套一句李安電影「推手」中,陳老太太與老朱的對話:「都已經這麼老了,還得由年輕人來擺佈?.....」「活罪好受,寂寞難熬呀!」......坦白講,老朱也好、陳老太太也好、甚至是我的恩師也好,他們在怎麼怪怨也只是一時的,但是處於菁英時代的年青人能有幾位體會他們心情的轉換與代溝,這是一個永遠也說不清、理不明的現實,現在雖然我已經懂了,但也受傷了。

事實上,對於許多前輩們來說,不管是那一種型式,我相信他們最怕的就是被貼上"過時、老舊、包袱、頑固"的標籤(即便自個兒口頭上仍會常唸後浪推前浪),那更別提說要他們開口向後輩們"邀課";甚至在已經都規畫完備後的教學進行當中,原本就沒有被參與或安排到而正打算好整以暇當個旁聽生時,卻突然聽到親切熱情的呼喚要他們發表高見或者上課,輕則頂著頭皮尷尬亂說一通,重則就會引起誤會,就好像林老師說的:有點可憐的樣子,分點工作給他吧!............是老傢伙難搞嗎?......不見得,有時年青人得多多體察"輩份"是一種難以分割的心結,如果他已經變成"神主牌"的話,最好不要隨便拿來褻玩,在年青人來說或許無心,可不意味著老一輩的能夠無意,這也是我經過好多年才悟出的道理,不過尺度拿捏太困難,否則今天我不會對恩師如此又敬又怕。

不可諱言的,走在菁英前端的後輩們或許有過這樣的羅輯:「你們會的我都會,我們會的你可不一定會,所以前輩們能幫忙什麼呢?!」(這樣的問句有可能是蓄意的陶侃,但也有可能只是無心的疑惑)......除非夠份量的前輩們曾經達到過現役者難以企及的頂端(也就是我會的你卻不會),否則通常僅能被消極的"供奉"與"尊敬"著,然後隨著時代交替逐漸淡出,我只能說,那個就是茂伯無言的抗議,能給的都給了,能作的都作了,不想被消失但又不能斷斬一切求自娛,就只好像朱老一樣在外貸一小屋追求屬於自己的天地與快樂,保持一定的距離,圈出不會被自傷的安全地帶,打造一個能夠完全擁有自尊與自信的空間。

只是,我可能看到的還更多,好多好多的年青優秀者都在走自己的路,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品味,搞自己的遊戲,玩自己的音樂,設定自己的對和錯的標準,一切都是小小的、個人的,因為這樣,夢想可能越來越大,但能一起作事的人卻越來越少了,無怪乎有人會認為:我們這一代,有個人特質被集體化的危機,而下一代有集體被個人化的趨勢...............................難道這就是兩代價值上的差異嗎?

哀!要如何好好的活在兩代之間,又要如何讓兩代進行正面對話與溝通,真的是好難!好難!好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面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